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
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公告> 新闻动态>

“一针清除癌细胞”的CAR-T疗法,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也能做了!丨特色技术

发布人:     发布时间:2021/12/08   浏览次数:

“120万一针治疗肿瘤”的消息此前引发广泛关注。昨日,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刘耀教授团队完成重庆首例CAR-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,患者朱先生体内肿瘤达到完全缓解。

朱先生出院时,自我感觉良好。副院长王颖前来见证并表示慰问。刘耀教授表示,患者需在治疗后的第1、3、6个月返院复查,如果复查结果没有问题,那么将有70%以上概率达到长期完全缓解,也可以说完全治愈。

病情复发

颅内转移复发率高、致死致残率极高

今年51岁的朱先生,从事货船运输工作。2016年12月,他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睾丸有肿物,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。朱先生说,经过系列治疗,肿瘤得以消除,病情也稳定下来。

不过,2021年5月底,朱先生在工作中突然晕倒,随后出现癫痫等症状。在当地医院急诊就诊后转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治疗。经过诊断,朱先生颅内发现病变,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伴中枢侵犯。“淋巴瘤颅内转移治疗难度大,风险高。”刘耀教授表示,团队紧急组织多学科讨论,很快量身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
经过4个疗程针对性治疗,朱先生脑脊液MRD检测终于阴性,也没有再发生癫痫,颅内病灶缩小。经过中期PET-CT检测,疗效评估为:完全缓解(CR)。

但是,完全缓解并不代表治愈。朱先生的主管医生吴静表示,相比其它转移部位,淋巴瘤出现颅内转移应该是最凶险的,不仅治疗难度大,病情复发率高,致死致残率也极高。常规化疗疗效差,中位生存期不足2年。

全面评估

采用CAR-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

针对此例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,在达到完全缓解后,为进一步提高疗效甚至是治愈疾病,刘耀教授团队初步考虑采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巩固治疗。经过朱先生及家属知情同意,采集了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。经检测,造血干细胞CD34阳性计数和单个核细胞数量等指标符合移植标准。

此时,恰逢CAR-T治疗产品正式获批进入国内,朱先生也在网上看到了消息。刘耀教授说,经过全面评估,认为朱先生的病情适合接受该疗法,而此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也通过国家资质认证培训,成为重庆首批获得该治疗方案资质认证的医院之一。

刘耀教授说,为了提高缓解深度,增加完全治愈率率,团队再次进行了充分讨论,针对这一高复发风险的凶残敌人,决定采取强强联合,即CAR-T细胞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,这一联合疗法用于中枢受侵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,在全球范围内仍属于首创性治疗手段。

CAR-T治疗全称是“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”,我国目前批准适应症为难治/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。刘耀教授介绍,CAR-T是一种个体化定制的细胞疗法,每个患者的CAR-T细胞都需要单独批次生产。从病人身上提取分离出普通的免疫T细胞后,会先全程冷链运输到制备机构,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T细胞进行改造,形成CAR-T细胞。在实验室大量扩增CAR-T细胞,通过严格的质控和质检后,再通过冷链运输把CAR-T细胞送到医院,输回病人体内。

“在患者体内,一旦遇见表达对应抗原的肿瘤细胞,CAR-T细胞便会被激活并再大量扩增,发挥其极大的特异性杀伤力,消灭肿瘤细胞。”刘耀教授说。

康复出院

未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副作用

2021年10月9日,朱先生接受了单个核细胞采集,经过近1个月的制备及质检,CAR-T细胞制备成功。

11月9日,在经过前期5天的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,患者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率先回输到朱先生体内。11月11日,制备好的CAR-T细胞也顺利回输到朱先生体内。

经过20多天的精心护理和严密监测观察,朱先生各项指标均较为稳定,没有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、神经毒性等副作用。7日,朱先生各项指标恢复正常,顺利完成治疗出院。

“你要记得一个月时回来复查哟。”办理出院时,患者的上级医师李启英多次叮嘱朱先生,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随访。“团队也将与朱先生保持紧密联系,随时指导康复管理和不良反应的处理。”刘耀教授说。

刘耀教授表示,患者需要在移植后1个月、3个月、6个月、12个月按时返院复查,如果3个月时各项指标均没有问题,那么朱先生将有70%以上概率达到长期完全缓解,这也意味着疾病的完全治愈。


知道多一点

1.哪些患者适合CAR-T治疗?

刘耀介绍,关于CAR-T治疗的适用人群,目前临床正在进行相关研究。但临床医生真正地将药物用于患者开展治疗,仅限于国家药监局所批准的适应症,这是筛选患者的底线和基本原则。

此次采用的是瑞基奥仑赛注射液,目前在国内获批的适应症为: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失败的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,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、滤泡性淋巴瘤转化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、3b级滤泡性淋巴瘤、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、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MYC和BCL-2和/或BCL-6重排(双打击/三打击淋巴瘤)。

在满足适应症的前提下,筛选患者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:

一、尽量控制患者病情,避免在疾病进展期时进行CAR-T治疗;

二、 患者的体能状态需达到相关标准,能够承受CAR-T细胞输注前的采集和清淋。

另外,还要考虑患者是否能够从CAR-T细胞治疗中获益最大化。前期临床研究发现,患者如果有大包块,或者在CAR-T细胞治疗前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,以及体能状态较差,血红蛋白、血小板水平较低,那么从CAR-T细胞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较小。


2.如何保证患者获益最大化?

刘耀表示,前期临床研究提示,患者在治疗之前肿瘤负荷越低,未来从CAR-T细胞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越大。此外,在CAR-T细胞输注以后,如何处理副作用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,所以在患者进行CAR-T细胞输注以后一定要密切观察,如出现不良反应一定要及时处理。同时,CAR-T细胞输注以后的随访也非常重要,是影响患者整体获益的重要因素。

综上所述,CAR-T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,把前期的筛选、采集、培养、回输前的清淋、回输、回输后的随访等每一项做好,才能让患者最大化获益。


3.CAR-T治疗过程与传统治疗有何不同?

刘耀介绍,目前,CAR-T细胞作为特殊药物用于治疗淋巴瘤患者,治疗过程中应该遵循全程管理。因CAR-T细胞药物的特殊性,与传统治疗相比,CAR-T治疗全程管理更加严格,甚至在细胞采集时就要介入。

他解释,CAR-T治疗的全程管理包括患者的筛选评估、细胞采集、回输前的准备、回输、回输后随访等过程,不单涉及血液科、淋巴瘤科等专科医生,还涉及呼吸科、肾内科、心内科、消化科等其他多个临床科室、单采室、ICU、检验科、病理科影像科等。这是一个多学科协作下的整体治疗模式,任何独立的科室都不可能完整、安全地进行CAR-T细胞治疗。因为CAR-T细胞治疗有其潜在的风险,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,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等,都需要提前做好预判和预防。因此,CAR-T治疗是一个全院通力合作的工程。


4.对于CAR-T治疗未来的发展?

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王颖教授表示,CAR-T细胞治疗作为创新性的治疗模式,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,但目前的适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复发难治的血液系统肿瘤领域,在实体瘤中仍处于探索阶段,她希望临床科研工作者通过优化结构等方式,扩大CAR-T细胞治疗的适用人群范围,使更多的肿瘤患者获益。